-
根据人们工作学习的营养需要,热量分配采用3∶4∶3的三餐分配比例比较适宜,即人们常说的“早餐要吃好,午餐要吃饱,晚餐要吃少”。一般而言,早餐选择营养丰盛的食物,各营养成分皆有,体积不宜过大;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,又要为下午能量消耗做储备,因此,需要较多的热量、蛋白质、脂肪及维生素、矿物质性食物;晚餐食物体积适中,热量供给减少,尽量多些蔬菜水果类食物,尽量少些蛋白质和脂肪,以使胃肠道能得到规律性的休息。三餐质与量的配比可以用“早餐吃得像皇帝、中餐吃得像民工、晚餐吃得像公主”来概括。
-
健康的饮食方式还包括以下几点:
(1)不挑食、不偏食。食物种类很多,营养素组成千差万别,不挑食、不偏食才能保证营养均衡。 -
(2)既吃荤也吃素。动物性食品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,而素食中则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膳食纤维、矿物质与维生素,两类食物间的营养素正好互补。因此,必须做到荤素搭配、取长补短,才能有利于健康。
-
(3)适时适量饮食、不暴饮暴食。食物在体内经过胃液和小肠内胆汁、胰液、肠液的消化作用,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,脂肪分解成脂肪酸,糖类分解成葡萄糖,然后这些营养成分经肠壁吸收,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组织为机体所采用。由于每个阶段的消化、吸收能力都具有一定的限度,超过限度会损害胃肠道甚至诱发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。一次摄入过多蛋白质、脂肪也难以被充分消化吸收。
-
(4)细嚼慢咽。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,通过口腔内的咀嚼作用,食物被切割、磨碎,并与唾液混合。由于唾液的作用,食物中某些成分在口腔内就已开始消化,如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。咀嚼动作不仅能完成口腔内的食物消化作用,还能反射性地引起胃、胰、肝、胆囊、肠等的分泌活动,为后续的消化、吸收准备条件;同时可反射性地刺激饱食中枢,减少食物摄入量。
-
(5)餐时要宽怀、餐后莫用脑。发怒、紧张、哀伤、忧虑等情绪都会减弱消化吸收功能,同时影响味觉。餐后胃肠道需要集中大量血液来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任务,若餐后就从事剧烈运动或用脑,血液流向肌肉或头部,使得胃肠血量减少,影响消化吸收。
-
(6)少盐低脂饮食。盐的摄入量越多,尿中钙的排出量也越多,钙的吸收也越差。高盐饮食也是高血压形成因素之一,限制钠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。脂肪摄入过多,是血脂偏高的直接因素,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最大成因。
-
(7)少吃甜食和高热量食物。甜食主要成分是糖类,其他营养素缺乏。过多的甜食容易导致肥胖,还易形成龋齿。冰激凌、巧克力、蛋糕等高热量食品,除提供能量外,别的营养成分相对较少。高热量食品易形成饱腹感,抑制了含其他营养素食物摄取的欲望。
-
(8)早餐吃好,晚餐节制。吃好早餐有利于补充夜间机体的消耗,同时激活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。早餐的能量可以为上午工作奠定基础,同时可以排出胆囊内浓缩的胆汁,防止胆道结石的发生。晚餐吃得丰盛,肠胃消化吸收疲劳,同时能量不能消耗,聚集在体内易形成血液过浓,导致血栓,同时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,易导致肥胖。
健康的饮食方式
发布时间:2014-04-25 20:58:28 作者:经典美食
人们的日常生活、学习与工作总是在一定的安排下有序进行的,饮食方式也必须与此相协调;饮食方式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消化系统活动规律,只有这样才能使膳食中的营养得到充分消化、吸收和利用,从而发挥更大的营养效能。每日膳食餐次、间隔时间应根据胃肠功能恢复和食物从胃排空的时间来确定,中国人一日三餐,每餐间隔时间5-6小时是符合人体生理状态的。